當前,廣州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面對防疫大局,廣州外理聞令而動,積極扛起疫情防控責任擔當。在支援的這二十余天以來,外理抗疫支援者們多次深入抗疫一線,基本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去,晨曦朝露歸”,他們都來自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年齡層,但卻因為同一個心愿,組成了一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抗疫組合。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外理抗疫志愿者的點滴事跡。
鄧志勇
鄧志勇已經在海珠區進行支援了10天,在城中村中負責巡查,提醒住戶不要聚集在巷內。在巡查到官滘南、北巷時,一位住戶小聲請求道:“志愿者,請問能給我們一點消毒液嗎?我家消毒液用完了,美團下單也要明天才送到?!编囍居滤齑饝骸爱斎粵]問題老鄉,我這瓶都給你們,我再去領。咱們做好防護是必須的!”居民們連連感謝志愿者提供的防疫物資,雖然只是一瓶小小的消毒液,但相扶互助的舉動為社區增添了一絲溫暖。鄧志勇幫助居民還不止這些,他在巡查過程中,每每看到出來領取物資的居民,都會主動找來小推車幫助居民運送物資回家,漸漸成為居民街坊的好朋友。
馮龍騰
馮龍騰一直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在此次海珠區志愿服務中他主要負責協助醫護人員上門做核酸。一次,在巡察到某棟樓時,老馮隱約聽到樓上傳來呼喊聲,抬頭看去,原來是二樓夾層住戶喊著醫護人員上門做核酸。原來,這家住戶昨天有一例陽性,昨天已經將患者轉運走了,但今天沒有醫護人員上門為其他綠碼人員做核酸。老馮在了解情況后,及時與領隊溝通對接,安排該住戶到樓下進行核酸檢測,醫護人員就不上門了。但住戶對于外面情況存在擔心,一直不肯下樓做核酸,老馮耐心向住戶解釋情況,并細心告知防護細節,經過馮龍騰同志的耐心溝通,住戶們最終同意下樓到指定地點做核酸。馮龍騰遇事不慌亂,及時向領隊反映突發情況,確保核酸檢測工作順利進行。
史禮凱
史禮凱是廣州外理支援海珠區龍潭第一網格服務的第一批廣州港的志愿者。持續作戰將近一個月在抗疫最前沿。持續深入疫區一線開展為住戶核酸采取、物品配送、日常巡防等工作。在一次巡防中,他敏銳地發現官滘南二巷一處電線短路著火了,史禮凱第一時間在周圍找到消防滅火器,站立安全位置后,沉著冷靜直噴火源,成功處置了險情,用專業姿態度過危機難關。
關俊樺、王逸恒
11月18日,“25,不一樣的責任和擔當”--在海珠區支援的王逸恒在發完朋友圈后,放下手機轉身穿上了防護服,背上核酸采樣物資,陪同醫護人員上門到鳳陽街道逸是翠園的住戶做核酸采樣。
經過一天的抗疫志愿者服務工作后,關俊樺和王逸恒回到酒店已經傍晚。那天是他倆25歲的生日,與往年生日不同的是,沒有家人朋友的陪伴,更多的是志愿服務工作時的互相勉勵。小關心中閃過一絲落寞,但這情緒很快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散,開門迎面而來的是一個精致的蛋糕。原來是外理公司工會了解到今天是關俊樺和王逸恒兩名同事的生日,為兩位壽星送來工會的祝福與慰問。
自從10月26日公司黨委招募抗疫志愿者,小關就主動請纓加入外理公司支援海珠區的隊伍,成為其中的一名抗疫斗士。他先后經歷金穗社區“清點戰”、新村社區“保衛戰”,以及現在正在進行的逸景西社區“攻堅戰”。他的25歲生日愿望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愿疫情早日結束!他說,這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生日,抗疫這段經歷必將成為他一輩子的財富。
王逸恒也表達了對公司領導和各位同事們關愛的感動,讓他以抗疫志愿者的身份過了一個特殊生日,雖然沒有親人在身旁,但是有一起并肩戰斗的抗疫一線隊友們的祝福,還收到公司暖心蛋糕,讓他擁有一個難忘的生日。
李鑫、陳秋城、馮龍騰、史禮凱、朱俊杰、鄧志勇
同心戰“疫”,“外理快遞小哥”疫情下盡心盡力服務社區居民。
外理志愿隊7名志愿者在華洲街龍潭社區化身“快遞小哥”保障南區的物資配送,為了確保居民物資配送“最后100米”暢通,外理志愿隊小組長李鑫作了明確任務分工安排。
“你好,我是配送物資的志愿者,你買的蔬菜包已到樓下,請前來領取?!边B日來,“外理快遞小哥”的手機震動從未停止。
卸貨、分揀、核對、送貨......“外理快遞小哥”用最短的時間熟悉社區網格地形,快速有序將物資送達到居民手中。
除了配送物資,他們還配合社區負責政府愛心物資包發放,守門,掃碼,掃樓等防疫工作,雖然每天穿著“大白”工作后汗流浹背,但“外理小哥”們還是充滿能量,沒有絲毫抱怨,還在群里互相加油打氣。
“居民們領到物資后的一聲聲“謝謝”“辛苦”,讓我們倍感暖心”
“雖然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是只要大家團結起來,相信一定能夠早日戰勝疫情?!?/span>
“都會有點怕,但這些事情總要有人做?!?/span>
“一座城,一群人,一條心,一定行”
同心戰疫,外理“快遞小哥”挺身而出,將一批又一批的物資及時送達,他們運送的不只是居民生活必需,更是疫情之下持續的溫暖和希望。
(外理志愿者分揀物資)
徐怡慧
徐怡慧是公司第一批派出隊員里的唯一一名女隊員,在隊伍中擔任聯絡員工作,積極完成上傳下達工作任務。了解一線工作人員的物資需求,分發防疫物資,協助隊長與社區完成對接工作,協助隊員們穿戴防護服,協助街道包裝抗原物資等,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她的身影。雖是第一次參與長時間支援,徐怡慧在崗位上隨時待命,有求必應,以實際行動展現了青年甘于奉獻、艱苦奮斗的精神。
鄺朝亮
11月17日,天氣依舊炎熱,空氣膠著。穿上大白后,汗水迅速從毛孔涌出,不到一分鐘,衣服就緊貼前胸后背。早上3個小時的上門核酸工作,感覺比以往更艱難一些。連日的居家隔離和對疫情的恐慌讓住戶心情煩躁,其中隊員們就遇到了幾戶不配合開展核酸檢測工作的“釘子戶”。面對住戶的不理解、責罵、抱怨等,我們的隊員始終保持理性,冷靜耐心地給住戶解釋,疏導他們的困惑,收集他們的意見并勸導他們配合核酸工作。遇到摔門的住戶,我們的隊員在完成其他住戶后,仍然不顧悶熱,重新返回勸導他們做核酸。工作很累,隊員們咬咬牙堅持下來,為的就是“不漏一戶,不漏一人,早日解封”。
(志愿者們就地午休)
午飯過后,剛準備休息一會,指揮部就發來緊急通知:“下午全員待崗,今天要給各自的樓棟派發登記表,并現場督促完成一次抗原檢測?!泵钕逻_后,隊員們立刻領取自己樓棟的資料,核對整理打包出發。浸濕的衣服還沒來得及干,大家就又重新穿上大白,重返“戰場”。工作一干就又三四個小時,回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7點,飯菜早已經變涼,再加上新布置的休息場地設施簡陋,隊員們只能依靠手機微弱的燈光吃飯。令人開心的事,今晚的飯菜給我們加上了雞腿,每個人對這個獎勵都贊不絕口,一天的疲累在雞腿帶來的口福中消散一半,甚至讓我們吃出了家庭露營的感覺。
確實也是如此,一隊的隊員們現在就像一家人一樣互幫互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大家共克時艱,同心抗疫。
陳郁文
這是我第四次接到進駐支援任務,也是支援時間最長的一次。如今,身為黨員已經有了17個年頭,“我是黨員,我先上”,這不僅是一種承諾,一種擔當,更是守護一方群眾的生動實踐。這次的支援工作內容與前幾次相差無異,以前的支援工作經驗能幫助我在這次的核酸采樣工作的安排上有更全面周到的考慮。從金穗社區轉移到紅衛村,我們面臨著較為復雜的城中村環境,幸好我們的外理青年們能夠沉下心,打起氣,逐一突破道道難題。
同時,能夠來到前線支援也離不開家人的支持,他們每天都會留意海珠區疫情情況,擔心我的安危,但他們相信我一定也能像以前的志愿工作一樣平安歸來。
這次讓我影響最深刻的是一起前往疫區支援的青年黨員先鋒隊員們,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每天要處理上千次的核酸檢測,數百次的上門采樣,無數個物資派送的來回奔波,深入中高風險區服務群眾,他們沒有畏懼退縮,反而主動擔當,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對待工作,對待群眾。為此我也深受鼓舞,并為他們感到驕傲。我堅信,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大家群策群力,勝利一定會早日到來!
王鮮
王鮮的女朋友是一名護士,曾經有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經歷,她十分支持王鮮參加這次活動。在出發之前,王鮮向女朋友請教工作中自我防護的注意事項,希望用最專業的技能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去。作為信息技術人員,他充分發揮自身強項,在指揮部收集及核實 20000 多名中高風險區人員的個人信息,整理小區住戶名冊,并做好相關流調工作。在逸景西社區,王鮮參與到“掃樓”工作中,協助醫護人員完成核酸檢測,他認真負責為居民們掃碼,耐心為居民解釋情況,正是他熱情的態度讓居民感受到溫暖,一位小女孩特意畫了一幅畫感謝志愿者們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