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邱秋玲,是一名南沙集裝箱理貨部的理貨員。我的家鄉在廣西的群山之間,大海于我意味著無盡的遠方和無限的可能。走出大山的我沒有想到過如今我可以在距離海邊最近的崗位工作,一眨眼便度過了五年。
2018年,我作為第一批女員工入職外輪理貨公司。剛來到龍穴島,四面環水,人跡罕至,這個遠離繁華,條件簡陋的地方讓我產生了許多不適應。對于海上貿易、物流運輸這個領域我更是兩眼漆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我認識到日常生活中隨時買到的商品、品嘗到的美食,都離不開港口物流在背后的穩定運作。而理貨員的工作便是為航行于國際、國內航線的船舶在港口裝卸貨物、集裝箱提供專業的公正性理貨服務。由此,我有了更多的好奇心和動力投入到這份工作中去。
入職初期,在老師傅們的幫助下我很快就適應了這里的生活,工作上也能獨立操作了。實習期后的一個夜班,我負責“一拖二”兩條橋視頻理貨,兩條橋都在作業大船。起初的接班作業進展很順利,但后半夜天氣驟變下起的大暴雨讓作業無法繼續。瓢潑的雨水遮擋住箱體編號,讓智能攝像頭難以識別,抓取的箱體圖片也無法辨別箱子是否存在殘損。越來越多的箱號無法識別,指令無法核銷,情況膠著。面對突發情況我手忙腳亂,只能讓前沿現場同事冒著狂風暴雨去幫忙核銷指令。當時我意識到只會簡單的核銷指令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會如何處理異常指令和突發事件。在后來的日常工作中,我細心觀察常見箱公司使用的英文箱號,作業船需要注意的細節事項,積極向其他同事學習多種作業情況處理方法,每日總結新的工作知識和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獨立作業能力。
工作之余我還會跟同事們在園區內一起打羽毛球、跑步、打籃球鍛煉身體,也會和老同事們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聽他們說說工作上有趣的事,就一些工作上的問題與處理方法向他們請教。在日常的交流中我了解了更多工作技巧,在這種團結互助的工作氛圍里,我們相互學習,一起成長。
經過四年的歷練,我實現了從理貨“門外漢”到理貨“老師傅”的專業提升,開始幫助一批批新來的同事?!坝惺抡伊峤恪币殉蔀樾聛硗聜兊目陬^禪。
由于從小生活的地方看不到海,我一直很向往著朝大海的方向走去。在南沙,我每天早上能看到“天際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際一時紅”的日出,傍晚可以看到驚鴻一瞥便不見蹤影的夕陽和多彩絢麗的晚霞,還有那雨過天晴后一碧如洗的天空下的彩虹,彩虹下是一艘艘來自遠方的船只。我越來越喜歡這份工作了,在這里,我看到了從小夢寐的海洋,也看到了每天都在學習中成長蛻變的自己。我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大海,在碼頭找到了未來。
圖文:邱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