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是果實累累的收獲季節,10月26日,廣州外理黃埔經營部黨支部開展10月份主題黨日活動,我們有幸來到黨員教育基地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參觀學習。 車輛在微風細雨的陪伴下徐徐駛進了中心大院,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環顧四周,群山環繞,樹木郁郁蔥蔥,仿佛桃源般的世界就隱藏在大都市的繁華下不為人知,默默的為農業的進步奉獻自己的力量。 接待和為我們講解的是推廣中心的一位部長,在中心的黨員活動室內,她為我們細細講述推廣中心的成長歷史和機構職責。自2002年中心成立以來,經過各級政府的努力,基本完善了廣州市各種種植業,水產和畜牧業體系。同時,基礎農業培訓逐漸成氣候,農民群眾對中心的培訓參與熱情高漲,而鎮,區,縣等下級推廣機構的工作也漸漸由最初的被動轉為主動,使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得到長足的發展。講解部長對我們說,這個平臺使得各級農業推廣力量和涉農資源實現縱向和橫向的無縫連接,其所承擔的農業科技示范推廣、人員培訓、技術咨詢服務等工作,對推動廣州市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心在廣州全市范圍內共建了一百多個示范戶,這些示范戶直接地把農業技術成果帶到了田間,有效地推動了農業技術推廣“最后一道坎”和“最后一公里”等問題的解決,一幅幅產品成果展示就是最好的見證。  接著,我們參觀了菜地和大棚室內的葡萄種植,這些長勢喜人和掛果累累的都是一些值得推廣的具有高價值的經濟作物,部長為我講解了它們的種植方式和經濟價值。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心的“池塘工程化循環水環保養殖技術”,一排排有序排列的魚缸,一些我們沒有見過的魚類出現在我們眼前,還有一個個種滿水草的的模擬魚類生長的池塘。通過講解得知,作為廣州市水產主推技術,開始在各示范區應用和推廣,取得了良好應用效果。該技術屬高密度養殖、低密度生態、循環流動水體的高產高效養魚技術模式,重點在保護水、土資源和水中營養,節約能源, 減少排放。整套技術以規范化管理和生態水質調控模式,實現養殖系統可控內循環生態型自凈、污水零排放,確保養殖水質達到規范標準。魚類成活率可達到95%以上,起捕率100%。該技術不僅解決了水產養殖過程中的自身污染問題,也在節水、節地、節能、節約人工和降低漁藥的使用上發揮了巨大作用,應用成效顯著。  這一天的參觀學習讓我受益良多??萍际堑谝簧a力,我國是農業大國,科技是農業增長最活躍、最具決定性的因素,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只有把科技推廣到農村的千家萬戶和田間地頭,通過廣大農業技術指導人員向農民傳授科技知識和生產技能,才能發揮農業科技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的支撐和推動作用。反觀外理公司近年來的發展,也是科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集裝箱智能理貨技術、滾裝船汽車理貨技術、件雜貨理貨系統等智能理貨技術使公司逐漸從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向技術性企業轉型升級,改善了我們的工作環境,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我們的競爭力。通過這次參觀學習,讓我更加了明白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作為一名黨員,我要團結身邊職工群眾一起支持公司走科技創新道路,并在學習和應用智能理貨技術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為公司的轉型升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